Turf & All Weather Tracks
草地及泥地跑道
馬場

香港賽馬會目前轄下共有三個馬場,分別為沙田馬場、跑馬地馬場(又稱快活谷馬場)及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從化馬場。

沙田馬場落成於1978年,設有一條草地跑道和兩條全天候跑道(又稱泥地跑道)。只有外側全天候跑道(俗稱外圈)用作比賽,內側全天候跑道(俗稱內圈)只用作踱步操練之用。

跑馬地馬場落成於1846年,及後於1995年全面重建,現設有一條草地跑道。

從化馬場落成於2010年,原本為2010年亞洲運動會之馬術比賽場地。亞運會結束後,場地交由香港賽馬會管理,並於2018年改建成具世界級設施的賽馬場。馬場設有一條草地跑道、兩條全天候跑道、及一條長1100米登山跑道。該馬場只曾在2019年3月23日舉辦過五場非受注正式賽事。目前主要供馬匹操練和進行試閘。

草地

草地跑道為沙網草地,在表面鋪上沙網及混入有機物,以加強泥土的穩定性、扭力及儲肥能力。泥土之下設有沙石以提高疏水能力。

草地跑道結構分為三層,高 425mm(17吋),底層為高 75mm(3吋)的疏水石,中間為高 200mm(8吋)的純沙,頂層為高 150mm(6吋)的沙網層。

跑道上會因應季節種植夏草及冬草。
夏草是由非洲百慕達草及普通百慕達草雜交而成(即天堂草419);冬草則是黑麥冬草。
由於香港位處亞熱帶,百慕達草雖然適合香港的生長環境,但在冬天則會停止生長,因此需要加種冬草,以保持草地綠草如茵。
百慕達草呈青綠色,莖部沿水平方向向左右生長,交織成網,在冬天會進入休眠期,不會死掉,直至翌年春天才會再次生長;
黑麥冬草呈深綠色,上面有一層蠟質,只會直株生長,因此不會形成網狀。
每年秋季約10月,會在草皮加種黑麥冬草,百慕達草則在底下休養,直至翌年春季約4月才把冬草剷走,夏草又再次蓬勃生長。

草地跑道結構圖
泥地

泥地跑道正式名稱為全天候跑道,取其可以在任何天氣情況下均可以使用之意,由美國設計。

泥地跑道結構分為三層,高 300mm(12吋),底層為高 50mm(2吋)的疏水沙層,中間為高 100mm(4吋)的結構沙層,頂層為高 150mm(6吋)的細河沙及松皮屑混合物。

松皮屑為經過碾碎的松樹表皮,

泥地跑道結構圖
沙田草地跑道

沙田馬場草地跑道為橢圓形賽道,設有兩條直路,分別為對面直路及最後直路(或稱終點前直路,或簡稱直路)。最後直路伸延出一條分支到1000米起步點;對面直路伸延出一條分支到1800米起步點。

在轉入最後直路前的彎位沒有正式名稱,以附近建築物命名,一般稱為香港體育學院彎(舊稱銀禧體育中心,因此又稱銀禧彎;又因馬匹會在轉彎時加速發力,因此又俗稱爆炸彎)。

跑過終點後至對面直路前的彎位因鄰近馬房,稱作馬房彎。

草地跑道周長 1899m(全闊A跑道),直路長 430m,寬 30.5m(全闊A跑道)。兩條直路均為平坦賽道。

由於對面直路旁邊就是沙田河,河堤需有一定高度,因此對面直路比最後直路海拔高出 2.2m。馬匹在轉爆炸彎時需要輕微下斜,而在2000米或以上途程,在轉馬房彎時則需要輕微上斜。斜度比例約為 1:200。

沙田馬場於早年曾設有新彎賽道,位置在現在香港體育學院彎內側(現有彎位則相對稱為舊彎)。此彎位入彎角度較銳,在1999年3月21日見習騎師簡慧榆墮馬喪生後便告停用。

跑馬地草地跑道

跑馬地馬場草地跑道略呈三角形,原本為黃泥涌谷,依地形而建。於1995年重建至現時模樣。

由於馬場依地勢而建,馬匹需要上斜落斜,而入直路前又有尖銳急彎,非常考驗馬匹的能力。

跑過終點柱後一段彎位因鄰近臨時安置出賽馬之馬房,稱作馬房彎。

轉入對面直路前的一個彎位因鄰近香港足球會,稱作足球會彎。

對面直路初段為上斜途程,在後段跑至大石鼓達至最高點,然後落斜開始入彎。

對面直路尾段彎位因鄰近黃泥涌道新月花園,稱作新月彎。

緊接新月彎在轉入最後直路前一段彎位因鄰近養和醫院,稱作養和院彎。

草地跑道周長 1417m(全闊A跑道),直路長 312m(全闊A跑道),寬 30.5m(全闊A跑道)。

沙田泥地跑道

沙田馬場泥地跑道為橢圓形賽道,周長 1555m,直路長 365m,寬 22.8m。

* 資料來源:香港賽馬會
* 圖片來源:Google、香港賽馬會
HK33 loading...